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317-8510058

国内建筑用钢材将进入总量下降、结构优化新阶段2025-08-22 23:59:24

  

国内建筑用钢材将进入总量下降、结构优化新阶段(图1)

  2025年7月14日—15日,第五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转向将对国内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钢材需求、供给结构的变化及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

  在过去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主要以总量扩张为主,建筑用钢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1996年—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30%~60%的阶段)的年均增幅为1.42%;2018年—2024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速降至0.97%。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按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经验,城镇化率突破70%之后,增速会进一步减缓。在这一背景下,建筑钢材需求将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建筑用钢需求持续萎缩,自2021年房地产周期见顶之后,螺纹钢表观消费量数据也随之见顶,2021年—2024年年均降幅为5.88%,且这一趋势短期逆转可能性不大。

  虽然建筑钢材总量下滑,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此次会议强调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这表明未来城市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的修缮等。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消息,未来5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约为60万千米,投资总额约为4万亿元,这将拉动螺纹钢、中厚板钢管的需求。但其用钢体量相比新建同等规模建筑的用钢量明显偏低。

  同时,此次会议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之前住建部曾提出,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及相关项目改造将带动相关钢材需求。钢结构因具有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绿色环保等特点,近几年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2024年,我国钢结构加工量从8900万吨增加至10900万吨,年均增速为4.5%。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的预计,2025年钢结构加工量将达到1.4亿吨,2035年将达到2亿吨。

  之前在总量扩张阶段时,全国各区域的建筑钢材需求都会有所增长;在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后,城市群的建设将成为钢材需求新的增长点。此次会议强调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因此,未来建筑钢材需求或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城市群建设之中,城际铁路、交通枢纽及桥梁、隧道的建设均需要大量建筑钢材。而因为未来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域区域建筑钢材需求增长空间比较有限,甚至可能会出现下降。

  同时,随着建筑钢材需求总量的下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制造业用钢将成为钢材需求的主力军。根据笔者的估算,建筑用钢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63.74%降至2024年的56.99%(其中房地产用钢需求从39.79%降至23.67%),而制造业用钢则从36.26%升至43.01%。基于钢材消费结构的变化,近5年钢厂在生产上也进行了深度调整,在产品结构上主动压缩建筑钢材产能,提升制造业板材产能占比。2024年重点钢铁企业螺纹钢和线%。而同期热轧薄宽钢带和冷轧薄宽钢带产量同比则分别增加了3.14%和1.95%,电工钢板(带)和冷轧电工钢板(带)的增幅更是分别达到7.75%和5.41%。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因素带来的这种钢材需求总量下行、结构优化的趋势会倒逼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

  一方面,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用钢需求,增加高附加值板材的生产,如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增加高强钢、硅钢镀锌板等品种的生产;针对风电、光伏装机的增长,增加风电塔筒用中厚板、压力容器钢、耐腐蚀合金钢等品种的生产;针对下游的轻量化和自动化需求特点,开发轻量化家电面板用不锈钢、高精度公差船板等。同时,在建筑钢材方面,加强高强度抗震钢材、耐腐蚀钢材的研发等。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也会进一步加快。根据相关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14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计划于2025年底覆盖80%的产能。

  另外,基于当下房地产投资降幅仍在10%以上的现状,落后产能的退出力度后续也会加大,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再次强调了“反内卷”和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后续或通过联合重组替代产能交易,取消产能指标买卖等,进一步倒逼低效产能的有序退出,以改善行业供需格局。

  综合以上分析,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号预示着国内建筑钢材将进入总量下降、结构优化的阶段,传统建筑钢材需求将持续下降,钢结构、地下管线需求用钢等将有所增加。且建筑钢材需求增量将进一步向城市群集中。同时,制造业用钢需求将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力军。而需求趋势的这一变化,将倒逼钢铁行业在产品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及落后产能退出等方面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kaiyun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