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317-8510058

馬鞍山:民生實事“一籮筐” 城鄉居民“雙增收”2025-08-21 21:48:46

  五年來,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質,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馬鞍山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把群眾“盼的事”變成黨委、政府“干的事”,把民生難點變成幸福支點: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完成371個老舊小區改造,實現鄉鎮街道托育機構全覆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愈發完善便利……

  一項項可感可及的變化,讓百姓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繪就了“百姓富”與“生活美”交相輝映的溫暖畫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吳女士來自當涂縣一戶多殘家庭,過去主要依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維持生計,就業困難。當涂縣殘聯通過摸排了解到她的需求后,立即安排她參加殘疾人手工編織培訓班。在安徽省鄉村工匠名師、馬鞍山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吳祖花的悉心指導下,她系統掌握了手工編織手鏈、挂飾及剪紙團花、窗花等技藝。培訓結束后,縣殘聯根據其技能特點,推薦她到清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五彩助殘手工坊輔助性公益性崗位工作。如今,通過售賣手工作品和崗位補貼,吳女士的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升,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城市發展的每一步,都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穩則社會穩,民生穩則預期穩。五年來,馬鞍山始終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把“需求清單”變成“滿意清單”:

  不斷深化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建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9個、老年助餐服務設施111個、家庭養老床位1375張,完成537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任務,打造“馬上送福”特色養老服務品牌,讓老年人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

  累計完成371個老舊小區改造,累計改造各類棚戶區2.3萬余套,新建改建供水、燃氣、排水等市政管道共1313公裡。1000余個城鄉建設“四合一”項目完成投資約1600億元。寧馬城際、湖北路過江通道等大型交通項目陸續開工,秀山、陽湖等城市重點片區功能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累計投資22.6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817公裡,至2024年底,農村公路總裡程達6930公裡,路網密度達171公裡/百平方公裡,實現鄉鎮通三級路100%覆蓋,建制村雙車道通達75%,等級公路全覆蓋。

  突出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持續扎實推進“三公裡”就業圈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建成省級“三公裡”充分就業社區71個,其中省級示范社區5個,和縣、花山區榮獲全省“三公裡”就業圈、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先進地區。

  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不需要豪言壯語,隻需要踏實作為,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就是最好的例証。

  kaiyun售后服务

  2025年,馬鞍山市將優化實施促進重點人群就業、放心家政、安心托幼、老有所學、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30項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每年夏季,小龍蝦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今年也不例外。每天凌晨,當涂縣塘南鎮水產品市場總是燈火通明。依托豐富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壤,塘南鎮因地制宜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並採用“稻蝦共生”生態養殖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這裡的小龍蝦,除覆蓋本地市場外,還遠銷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200余個城市,產銷兩旺態勢顯著,也為當地養殖戶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這個夏天,和縣石楊鎮綽廟社區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季:鮮艷多汁的桃子和香甜解暑的西瓜批量上市,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甜蜜引擎”。這一季桃子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余元,5畝西瓜總產量2萬斤左右,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帶來2萬余元的收入。“政府發展這個特色產業對我們老百姓幫助很大,就在家門口干活,一天能掙八九十塊錢,桃子摘完了還有瓜蔞子,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脫貧戶陳亦秀高興地說。

  收入是民生之源。五年來,馬鞍山市始終把富民優先擺在突出位置,扎實推進富民惠民步伐,全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居全省前列,城鄉差距收窄,共富之路堅實邁進。

  五年來,馬鞍山市城鄉居民收入一直穩穩佔據全省榜首,與經濟發展的節奏同頻共振,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02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63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447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609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990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87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483元。2025年上半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29元,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5元,增長6.3%。

  五年來,馬鞍山市區域發展差距縮小,城鄉均衡邁出大步。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20年的2.04:1逐步下降到2024年的1.88:1,城鄉人均消費支出之比為1.61:1,相較於2020年縮小了0.9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均衡協調。

  五年來,馬鞍山市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消費層級提檔升級,公共服務愈發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米袋菜籃充盈,糧食連年豐收,畜禽生產穩定,肉蛋奶供應充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美好生活,不僅是鼓起來的錢袋子,還有更廣泛的民生福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五年來,馬鞍山市堅持“富口袋”和“富腦袋”兩手抓,著力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讓老百姓日子更火、生活更美、笑容更多。

  夏日的夜晚,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冷氣裹挾著墨香襲面而來,埋首書卷的讀者隨處可見﹔圖書館外藏著驚喜,小而美的悅書房中,環繞的書籍、舒緩的音樂、彌漫的咖香、有趣的文創,把文化的沉靜、藝術的靈動都揉進了一方天地。

  轉角聞到書香,文藝融入日常。在城市,雨山湖驛站將驛站的服務功能與公園的綠色空間友好共融,開辟出一方幽靜的休閑閱讀空間﹔在鄉村,濮塘農民文化樂園以五谷為飾、鄉韻十足,成為鄉親們讀書觀影、節慶聚會的好地方……像這樣“各美其美”的公共文化空間,馬鞍山市已建成了102個。

  五年來,馬鞍山市不斷完善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提升文博場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服務能力,著力打造城市悅書房、文化驛站等融合閱讀分享、藝術展演、培訓講座、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更加便利可及。

  一個有溫度有詩意的新型文化空間,構建起了“家門口”的精神家園﹔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文化惠民活動,則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找到自己的喜好:或是到口袋公園看場電影,或是在美術館裡駐足欣賞,或是在小劇場裡看非遺劇目……馬鞍山市正用更接地氣的方式把文化大餐送進百姓心坎。

  五年來,馬鞍山市持續開展文藝輕騎兵進基層、送戲進萬村、文化進萬家、廣場舞展演、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四季村晚”示范展演等活動,“江南之花”品牌遠揚,一系列活動讓文藝之花在城鄉播種、盛放。

  “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文化活動成為傳承文化根脈的精神紐帶,“強國復興有我”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讓愛國主義的種子深植群眾內心﹔李白詩歌節讓千年詩韻煥發時代光彩,長江不夜城展開文旅融合絢麗畫卷……無數精彩的文藝瞬間、點點滴滴的文化享受如無聲細雨浸潤著馬鞍山人的日常生活。

  體育,同樣是精神富有的良劑。健身器材成為小區、公園“標配”,閑置汽車城展廳成為網球賽事中心,讓市民走出家門就能健身﹔“律動節氣﹒雨山湖運動匯”“迎新年環湖長跑”以及重陽登山賽、端午龍舟賽,點燃群眾運動熱情﹔採石磯半程馬拉鬆激情開跑……體育精神融入生活追求,提升城市品質,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黃瑩 鄧婷婷)

馬鞍山:民生實事“一籮筐” 城鄉居民“雙增收”(图1)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