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梦未来——郴州“以竹代塑”激活湘南竹海新动能2025-07-31 21:54:43
在湘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于绿色蝶变的故事正悄然上演。郴州,这座被誉为“林中之城”的湖南省重要林区城市,正以其丰富的竹资源,书写着“以竹代塑”的生态产业新篇章。
竹子生长迅速,长到20米仅需60天,成材时间短、固碳能力强、可再生且可降解,具有替代塑料的天然优势。郴州拥有157.5万亩竹林,年产南竹超2200万根,这片竹海不仅是自然赋予的风景,更是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的宝贵资源,为郴州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产业基础。
走进湖南协成管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成管业”)的厂房,一排排整齐堆放的圆形管道映入眼帘,这些看似普通的管道,实则内藏玄机——它们是以竹粉为原料的竹纤维复合波纹管。协成管业董事长曹选勇自豪地介绍:“自2019年起,我们累计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研发,成功在管道类产品中加入竹粉,替代了原先50%的塑料成分。”这一创新,不仅让管材更加经济、耐腐蚀,更赋予了它们环保、低碳的新属性,为市政、电力等领域提供了环保替代选择。目前,该公司新产品竹基复合材料波纹管已占据全国43.1%的细分市场,成为“以竹代塑”科技创新实践的生动范例。
在郴州,这样的“竹科技”正不断涌现,湖南竹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竹之源环保”)便是其中代表。2017年,面对全球“限塑令”和环保趋势,竹之源环保董事长陈红专放弃塑料制品业务,回乡开启竹产业创业。创业初期,竹材处理耗时长、易生霉报废是两大难题。为此,竹之源环保投入5年时间、超300万元资金改造生产线,独创竹材速干处理技术,将生产周期压缩至72小时,原料进厂到成品发货仅需7天,日产能从50万支跃升至300万支。
走进竹之源环保位于郴州高新区的精加工车间,86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热干成型、激光切割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正高效运转,竹刀、竹叉、竹勺、竹托盘、竹盖罐等一次性高端餐具从这里走向世界。竹之源环保副总经理郭安琪透露,他们的产品已远销海外,其竹制餐具还成功进入美国、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餐盘供应体系,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抹“郴州绿”。
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保障产品供应质量,竹之源环保又将目光对准生产源头,在北湖区、苏仙区、资兴、永兴等县市区建设南竹加工基地,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体发展模式,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
当漫山翠竹转化为“绿色黄金”,郴州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跨越发展,更凭借创新技术与优质产品,以多样化的“以竹代塑”成果,持续向外输出郴州环保方案。
当然,竹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也离不开郴州政府部门持续的政策赋能和产业扶持。近年来,郴州市将南竹加工纳入全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明确南竹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通过引进、培育竹材加工企业,我市逐步形成以竹筷、竹拉丝、竹炭为主的加工体系。目前,全市共有竹加工企业1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7家、规上企业9家。苏仙、桂东、汝城被列入省级竹产业发展重点县。
2024年,我市竹产业成绩斐然:全市竹产业产值达17.3亿元,苏仙区、汝城县、资兴市、永兴县竹产业总产值均超2亿元。全市从事竹资源培育与利用、加工的南竹专业合作组织达54个、从业人员达16.8万人。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下,郴州竹产业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竹之源环保被评为湖南省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品牌专鑫竹森入围“潇湘竹品”十大公用品牌,“三村竹夫”雷笋获得绿色产品认证,“郴州竹”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如今,在郴州这片竹林掩映的湘南大地上,每一根翠竹都在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故事。“我们计划到今年底,将竹产业产值提升至20亿元,让‘以竹代塑’从湘南竹海走向全球市场。”市林业局林业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