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317-8510058

莫迪又走大运!被美国逼到墙角派官员访华后中俄印或恢复合作2025-07-27 01:50:34

  

莫迪又走大运!被美国逼到墙角派官员访华后中俄印或恢复合作(图1)

  在经过三天的沉默后,莫迪政府终于在美国对俄罗斯发起能源二级制裁的压力下,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印度石油部长宣布,阿联酋、沙特和伊拉克将成为俄罗斯原油的替代供应国。面对美国威胁的制裁,印度如此轻松的态度是否真能应对这一挑战?对于一个依赖外部能源的国家来说,这份底气是否只是纸上谈兵,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在过去两年中,印度在能源进口方面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战略调整。俄乌冲突前,俄罗斯的石油仅占印度石油进口的不到2%,然而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占比已经上升至35%以上。印度如此迅速的转变,到底是基于坚定的信心,还是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下的精心策划?

  kaiyun合作伙伴

  kaiyun合作伙伴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重新审视并调整了其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俄罗斯迅速跃升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这一“能源豪赌”的直接驱动力之一,就是便宜的原油价格。对于一个能源依赖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低价原油意味着可以有效控制制造成本,减轻通胀压力。

  到2025年,印度每天消耗约500万桶石油,其中35%来自俄罗斯,这意味着每天约175万桶的俄油流入印度。俄罗斯的原油价格每桶比中东的便宜6到8美元,这意味着每年印度能够节省超过100亿美元,这笔节省的费用对于印度经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印度通过这批便宜的俄油,成功地将国内的CPI控制在5%以下。而低价的乌拉尔原油不仅使印度的炼油厂受益,还使印度成为精炼油转卖到欧洲的“二手商”,在这一过程中赚得了丰厚的利润。据统计,印度每进口三桶俄罗斯原油,就有一桶经过精炼后转卖给西方市场,仅2024年这一贸易就为印度带来了超过190亿美元的净利润。

  然而,这一从西伯利亚油田到印度炼油厂,再到纽约港的“洗白”石油链条,随着美国的制裁威胁,正在面临被切断的风险。美国威胁征收100%的关税,这意味着俄罗斯原油的运输成本将从每桶3美元激增至20美元,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印度石油部长所说的“我们完全能够应对”的话,似乎充满了信心,但这真的这么简单吗?

  从技术角度看,印度确实在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供应商从27个增加到40个,其中阿联酋、沙特和伊拉克等国被提到。然而,问题远不止于此。更换供应商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的挑战更为复杂,涉及炼油设备的适配、运输成本以及原油的持续供应等多个因素。印度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这一切,远比政治层面的表态复杂。

  虽然阿联酋在液化天然气的供应方面具有14年的经验,且其成熟的贸易体系为供应保障提供了一定保障,但阿联酋的石油储备仅能满足印度3天的需求。而沙特的原油供应占印度进口的14.3%,但由于欧洲市场优先级较高,印度现货的供应排队要到四个月后才能交付。伊拉克虽有长期合作,但由于国内政治动荡,其石油出口量反而出现了下滑。尽管中东三国合起来的产能不少,但它们的原油出口大部分已经为欧洲买家锁定,无法填补俄罗斯石油的缺口。

  更重要的是,过去几年中,印度的炼油厂,特别是信实工业等大企业,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来改造炼油设备,使之适应俄罗斯中高硫重质原油(乌拉尔原油密度为0.89,硫含量为1.8%)。如果现在突然转向中东轻质原油(密度为0.85,硫含量为0.5%),炼油率必然会大幅下降,或者必须大规模改造设备。这不仅仅是调整炼油参数那么简单,还涉及到管道耐腐蚀性等硬件设施的升级。这就好比你的汽车设计时只能使用95号汽油,现在你硬要使用92号汽油,发动机的性能必然受到影响,动力会逐渐下降。

  改造成本究竟有多高?根据信实工业的透露,每月改造费用大约为1.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停产损失。而这种大规模的“换血”式改造,需要停机调整参数,通常至少需要几周时间,最长可能达到18个月。而印度面对的实际问题是,美国规定的50天期限,意味着时间极其紧迫。

  此外,运输成本也是一大挑战。俄罗斯原油从远东运输到印度的时间为两周,如果改道南美,运输周期将拉长至45天,而且油轮费用会增加30%以上。若从中东进口,40%的原油运输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该海峡发生冲突,印度的战略石油储备将迅速降至90天以下,这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

  这些技术性障碍犹如“金手铐”,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让印度的能源战略变得束手束脚。对于印度来说,这比任何政治压力都更为棘手,因为这涉及的是真金白银的投资和时间成本。因此,印度石油部长所谓的“轻松应对”,更像是面对技术现实时的无奈回应。

  另一方面,印度国内的反美情绪愈加高涨,许多人不理解为何西方国家能够继续通过印度的炼油厂间接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印度却被要求断油。印度民众的疑问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尤其是当美国对印度施加制裁压力时,欧洲却仍然在偷偷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

  尽管如此,美国的制裁压力依然存在,而印度却并不打算完全屈服。通过采取模糊应对策略,印度一方面表示能够应对能源供应问题,另一方面也在与美国进行谈判,试图争取更多的谈判空间。如今,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扰,人民币-卢布结算体系为这一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印度正借此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求应对之策。

  随着中俄印三方的合作日益深化,印度也在积极参与重启三方合作机制的谈判。中国明确表态愿意支持这一机制的发展,这一态度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印度的外交政策正逐渐转向务实与合作,尤其是在面对美国的制裁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措施。

  印度的策略越来越清晰:一方面通过“模糊战术”与美国进行博弈,另一方面则借助多方合作构建自己的能源保障体系。未来,随着能源多极化趋势的加剧,印度的外交和能源战略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