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从“绿”出发 向“新”生2025-07-09 20:39:04
2022年7月10日,鄂尔多斯市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三年来,鄂尔多斯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精心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凝练出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有效模式。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其生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全球同类型区域提供着“鄂尔多斯方案”。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系列报道将深入鄂尔多斯大地,探寻可持续发展“密码”,敬请关注。
2022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鄂尔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这是发展的机遇,更是城市的未来。三年来,鄂尔多斯重点实施“五大行动”,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加快落实。三年时光如同一首激昂奋进的诗篇,每一个章节都写满了创新与突破,每一个字句都跳动着发展的脉搏,在鄂尔多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出一幅生动的可持续发展新画卷。
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曾是桀骜不驯的“黄龙”。但当奋进的底色与科技的光芒穿透黄沙,这里便发生了震撼人心的蜕变。
在库布其沙漠,5台“句芒301”机器人正以每5秒一株的速度“插秧”。它们搭载视觉导航与无人驾驶系统,开沟、植苗、覆土、注水一气呵成,19分钟完成一亩地种植,油耗仅2.1升/亩。不远处,“吞沙巨兽”立体固沙车轰鸣作业,每小时播种2000株植物,效率是人工的80倍。由近及远,放眼整个作业区,科技化、机械化已经成为了防沙治沙的新主角,自走式沙障铺设机、履带式沙漠运输车、无人机等先进治沙装备构成了“空地立体作战”的新景象。
面对荒漠化困境,鄂尔多斯紧扣示范区建设主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紧密结合国家“三北”工程六期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系统布局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东段歼灭、中部切割、南部围堵、西部封禁”治理,打出了规模化防沙治沙“组合拳”。
多年来,鄂尔多斯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构筑北疆绿色屏障,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21世纪初的4.6%提升至40%,实现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主动向“一带一路”同类荒漠化地区分享防沙治沙经验,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鄂尔多斯市入选全球“自然城市”平台和“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如今,沙漠不再是吞噬希望的深渊,而是一座科技与生态协同共生的试验场,每一株迎风而立的植物,都是鄂尔多斯人改写命运的勋章。
走进鄂尔多斯实验室,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传统科研机构的“玻璃门”,而是一项项标志性科研成果的魅力释放:“多孔电极炭技术”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专家论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CO_2加氢制绿色航煤技术”入选中国民航可持续航煤中国方案;全球首套万吨级工业示范,产业化构造可再生能源与CO_2高效利用的现代绿色能源产品链,培育万亿高端绿色产品市场……
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征程中,鄂尔多斯锚定“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核心命题,将科技创新作为破局关键,以前沿技术突破、平台载体搭建、人才生态优化为抓手,在能源转型、生态治理、产业升级等领域持续发力。创新项目组织形式,发布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榜单,推动标志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应用示范;制定《建设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方案》,印发《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迭代升级鄂尔多斯市“科技新政30条”2.0版,让创新引擎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创新能力,鄂尔多斯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布局,积极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大(北京)内蒙古实验室、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等相继落户,这些科研“航母”大大提升了基础研究能力。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选聘21位两院院士为市政府特聘科技顾问,建成13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建成鄂尔多斯(北京)人才科创中心等人才科创飞地,吸引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汇聚,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成功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产业端的成果应用,从创新平台的搭建到人才生态的培育,鄂尔多斯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杭锦旗乌吉尔风电场,一台台巨型白色风机随风转动,有效提高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消纳风电能力。
由19.63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电站,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粉尘约45万吨。
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100万千瓦
一项项新能源产业项目为何能在鄂尔多斯拔节生长?风光无限。作为一类风能资源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这里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风能、太阳能技术总可开发潜力1.4亿千瓦,约等于6.2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依托这一资源禀赋,鄂尔多斯按下了产业创新的“加速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全力构筑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同时,围绕新能源各产业链条发展关键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之间耦合发展。推进“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牵引带动能力,打造以大带小、上下游联动、协同配套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鄂尔多斯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2124万千瓦,占内蒙古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近六分之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了产业配套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吸引了大量人才、技术与资金流入,为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各园区内的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绿电资源,生产出零碳产品,畅销全国乃至全球。鄂尔多斯收获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殊荣。
“你真让我说这座城市的美,真还不知道从何说起,草原丝路小镇康镇的碧草蓝天、乌兰木伦湖的清澈湖水、千亭山如诗如画的林海……”对于生活在康巴什区的高洁来说,眼前的城市那叫一个美不胜收。
康巴什区的绿色宜居生活之景,是鄂尔多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一个缩影,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此,鄂尔多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管理。
2024年,全市各旗区累计建设改造公共管网管道908.48公里,以实际行动补齐设施短板;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提高至93.15%,全市138节课程入选全区基础教育精品课,入选率位列全区第一,面向全国招聘引进教师1651人,多渠道引才育才;新建成12处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处示范中心、3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50处嘎查村养老服务站等养老设施,“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更加健全完善;儿童之家总数达到109处,配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1100余人,建成20个“萌宝驿站”,新增托位数635个,获批“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在7个旗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出台促进高质量就业若干措施,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3400个,新增城镇就业超2.1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64万人次……
一串串鲜活的数据呈现,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都蕴含着鄂尔多斯对示范区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决心和信心。
从“绿”出发,向“新”生,从地方发展到国家战略,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道路上,鄂尔多斯正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有效模式。未来,鄂尔多斯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创新的思维,接续奋进,让这片土地持续绽放绿色发展的光芒,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