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首届“湖北精品”背后的“质量公式”2025-04-10 17:56:47
时光奔涌向前,品质沉淀为金。第二届“湖北精品”认定名单近日出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2家经营主体申报的161个(项)产品(服务)符合“湖北精品”认定要求,被认定为第二届“湖北精品”。
在第二届“湖北精品”即将亮相之际,回望首届“湖北精品”名录,155个(项)产品和服务如群星闪耀,串联起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过去一年,这些“湖北精品”如同火种,点燃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引擎,擦亮了荆楚好物的金字招牌,更以品质为纽带,让湖北智造、湖北服务、湖北标准走向全国、链接全球。它们证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精品是竞争力,是话语权,更是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密码。
获评“湖北精品”,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一年时间里,获奖企业有了哪些新变化、新进展?熠熠生辉的首届“湖北精品”背后,有着怎样的高质量发展公式?
“‘湖北精品’这个奖是我省质量主管部门——省市场监管局颁发的,能证明产品品质优良、企业合规发展。未来,我们要让‘艾克防火电缆,湖北精品’成为企业最响亮的宣传语!”
一家时年四岁的鄂企,和百年名企同台领取质量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湖北艾克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克电缆”)董事长曹茂龙曾说,这是一种自豪与局促并存的感觉——2024年3月26日,他赴武汉领取“湖北精品”奖牌,拍摄合影时,他的身边站着的是“百年名企”大冶特钢、大型国企武重机床等企业代表。
一年后再见曹茂龙,提及获评“湖北精品”以来的种种进展,他淡定了不少:凭借企业对“湖北精品”这块质量金字招牌的充分运用,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晋升为“航天伙伴”。
93亩生产基地、三条生产线名员工,从体量上说,艾克电缆是“小个子”;拥有一款高科技产品、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质量管控上,它又是个“尖子生”。
2019年,曹茂龙在京山投资建厂;2021年,首条生产线年,“湖北精品”电缆——更经济、绿色、安全的新一代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问世。产品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客户爽快打款,这便是曹茂龙的质量底气。
在2024年首届“湖北精品”评选中,艾克电缆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额定电压1kV及以下铝护套无机矿物绝缘防火电缆”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湖北电缆质量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
相比于大企业,“湖北精品”招牌对小微企业和新生企业的赋能更加明显。曹茂龙要求每名销售员推销产品时都带上“湖北精品”宣传页。荣获“湖北精品”招牌后,他成了晒证达人,发个抖音或朋友圈晒一晒;车椅背杂物袋里放本宣传册晒一晒;在高速路口投放两块巨大的广告牌晒一晒……
以评促改,能够让精品愈磨愈尖。获评“湖北精品”,是艾克电缆质量跃升的里程碑。这一殊荣背后,是艾克电缆对技术极致的追求。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斩获“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北省军民融合企业”等称号。
艾克电缆的“质量神话”,源于一场“火炼真金”的颠覆性技术革命。2021年首条生产线投产后,团队发现传统防火电缆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痛点。总工程师刘多全带领团队历时两年,最终创新研发出铝护套矿物绝缘电缆,采用铝护套替代传统铜护套,通过工艺革新将成本降低20%,同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高端防火电缆领域的技术空白。该产品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实验认证,在950℃火焰中仍能保持通电,为火灾逃生争取180分钟黄金时间,此外,艾克电缆还具有绿色环保优势——生产过程中无有毒气体排放,产品寿命达50年,较传统电缆节能30%。
“湖北精品”招牌是艾克电缆市场腾飞的“催化剂”。2024年,企业迎来了市场蝶变,从“区域黑马”成长为“航天伙伴”。2024年12月,企业成功中标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电缆供应项目,首批产品于当月发货,第二批产品于2025年春节后准时交付。这一合作源于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验证——文昌发射中心要求电缆在高温、强振动环境下保持稳定,艾克电缆的防火性能与耐久性完美契合航天级标准。获评一年间,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订单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并成功打入航天领域,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提供核心电缆产品。
市场数据的跃升进一步印证了品牌价值的提升。2024年,艾克电缆销售额突破3亿元,人均产值达650万元;市政工程订单越接越多,已中标武汉地铁、荆门高铁西站等重大项目。
曹茂龙感慨:“我们是在京山成长起来的小微企业,过去,合作商对产品性能可能还有些迟疑,如今凭借‘湖北精品’标识,谈成合作的周期正不断缩短。”
——艾克电缆正在牵头制定湖北省防火电缆团体标准,已参与3项各级标准制定工作。
“我们用‘湖北精品’这块金字招牌,从银行获得了3000万元的鄂质贷,无不动产抵押、低利息,大大解决了我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日,企业在北京的农产品推介会上与京东达成了1亿元的销售合作协议,同时也走进了大湾区的产销对接会,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荆楚好米’‘湖北精品’的好味‘稻’。”
“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这是一首流传在荆门京山市的民谣,描绘的就是“湖北精品”——京山国宝桥米。
在2024年首届“湖北精品”评选中,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宝桥米”)凭借其核心产品“国宝桥米”勇夺精品招牌。
“414.84亿元品牌价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以及“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这些优势助力国宝桥米从全省668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
这一荣誉背后,是国宝桥米对质量管理的极致追求。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宝桥米自成立以来,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主导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京山桥米》湖北省地方标准,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体系。其核心生产基地达7.6万亩,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氮肥减施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确保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保持在5元/斤以上,稳居高端市场。
“湖北精品”的招牌,是对产品质量的肯定,它除了能为企业带来响亮的名气,还能“贷”来线月,国宝桥米面临季节性资金周转压力。通过京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搭建的政银企对接平台,企业向汉口银行京山分行申请“鄂质贷”。这一创新金融产品是我省在2024年9月推出的,以企业质量荣誉、认证和品牌价值为核心增信要素,无需传统抵押,最高可获5000万元授信。截至2025年3月,湖北省“鄂质贷”累计授信超22.39亿元,其中92.97%流向中小微企业。
经评估,国宝桥米的质量管理体系、绿色认证及品牌影响力均达标准,获批3000万元贷款,成为湖北省“质量融资”的标杆案例。由质量“贷”来,也将带来更佳质量——这笔资金被迅速投入企业生产和智能化转型。
在种植端,国宝桥米建成海南“南繁基地”、三圃基地100亩,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
在加工端,企业着力打造智能化工厂,上线多条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稻米加工生产线个百分点的整精米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从原料入仓、杂质剔除,再到一粒粒稻米经过去石、砻谷、筛分、碾米、抛光、计量,只需“智能中央控制室”内2名操作人员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指挥;
在品控端,国宝桥米建立了“三级检测体系”,田间快检站、区域检测中心与京东实验室联动。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查询产品种植、生产、检验检测情况,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一粒米全程可追溯”……
这些技术突破推动了市场边界拓展。2024年,京山桥米入选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品牌价值大幅增长,成功进入京东、盒马等高端渠道。
国宝桥米的成功,充分印证了“湖北精品”这一质量品牌的多重价值——破解融资瓶颈、驱动技术升级、强化品牌溢价。
站在新起点,国宝桥米正加速布局精品战略:提升业内知名度,积极布局南方市场,推动“南方好大米”走向全国;以科技赋能品牌行稳致远,建设数字农业基地,通过物联网实现种植精准化管理;做好文化融合,联合屈家岭遗址博物馆举办探源农耕等活动,打造“稻作文化+旅游”新模式,持续深化品牌内涵。
从明嘉靖年间的御用贡米,到今日的“湖北精品”,国宝桥米以质量铸就品牌,以信誉赢得未来。在“鄂质贷”与政企协同的加持下,这“一粒米”正书写着传统农业向质量经济跃迁的新篇章。
“我们获评‘湖北精品’之后,研发团队更加自信、充满自豪、干劲十足。前不久,市场上传来好消息,全系列产品销量持续上升,2024年,我们‘湖北精品’产品销量提升20%以上。”
一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一层建筑,白色的主色调,窗明几净,实验室内,身着白色检验服的工作人员正用游标卡尺检测管道的壁厚;不远处,价值十几万元的进口万能电子试验机正在工作,27台套主要检验检测设备把控着产品质量关口……这里是湖北大洋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洋塑胶”)的检测中心,由企业自己建立。在这里,所有入厂原材料、出厂的管材和管件等都将经过全面的“体检”。
一个企业自建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通过国家CNAS认可,这是一家企业在质量领域不懈求索的缩影。
大洋塑胶始建于1993年,最初年产值不到50万元。2001年,董事长杨小平和两位合伙人,对企业进行了收购重组。成立20年后,企业产值实现过亿元。经过30余载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大洋塑胶已经形成了集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涵盖了PVC、PPR、PE、PE-RT、AGR塑料管,e-PSP、RTP复合压力管等管道产品,成为中部地区品类最齐全的塑料管道生产制造商。
在2024年首届“湖北精品”评选中,该公司核心产品e-PSP钢塑复合压力管道凭借卓越性能成功入选。“和铸铁管相比,我们这个产品具有更加耐腐蚀、耐磨、安装简单、成本更优、维护更简单快捷等优点,我们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专业设计院的大力推广和推崇。”大洋塑胶副总经理周杨介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盐化工、磷化工、海水淡化等重点工程项目中。
精品品质来源于一场技术攻坚。几年前,面对传统钢塑管连接易渗漏的行业难题,公司投入近亿元研发经费,历时3年、报废50余吨样品,最终攻克“智能高频电磁感应焊接技术”,解决了塑料管道低温熔不上、高温易熔化的技术难题,实现管道接点“零渗漏”。这项技术不仅被住建部评为“国际先进”,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5个场馆建设中大放异彩——7种规格的产品、10万米管材、4.8万个焊点,工期提前66天完成,创下“零返工”纪录。
此外,优质的服务也是精品品质的另一印证。以前,焊接管道是靠工人的经验,对人工的要求比较高,大洋塑胶的智能电磁感应连接安装方式能实现标准化焊接,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可以自动识别环境温度,保证每一个焊接点都始终如一。同样的规格情况下,现在的焊接不需要预热,节省了预热时间和准备时间,安装效率提高了60%,为了更好地推动e-PSP电磁连接技术的应用,大洋塑胶设立了“e-PSP管道安装工实训基地”,培养了一批掌握电磁焊接的产业安装工人,能为用户提供线小时、“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目前,“湖北精品”e-PSP管道系统已入选《中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等权威文献,成为市政工程、高层建筑领域的“黄金标准”。
获评“湖北精品”后,大洋塑胶迎来市场快速增长,从“区域品牌”逐渐成长为“全国领跑”。2024年,e-PSP管道的销量提升20%。这也为大洋塑胶的后续创新注入强劲动能:眼下,其研发的VorPlus AGR+管道系统填补了国内高层建筑排水塑料管道领域空白;RTP管道已成功应用于化工、油田等工业场景。大洋塑胶初步形成“技术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应用一代”的创新格局,更多“湖北精品”的影子逐渐清晰起来。
“今年,我们要以‘湖北精品’e-PSP管道作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引擎。另外两款创新产品今年销量要力争突破9000万元,并在行业内率先完成标准制定。”周杨介绍。
作为“湖北精品”,大洋塑胶的精品产品已经走向全国;作为质量标杆企业,大洋塑胶正稳步走在让“中国智造”管道连接世界的征程上。
——累计申请专利100多项,获得授权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公司通过“ISO9001/14001/OHSAS18001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定。
从国之重器的精密齿轮到民众舌尖上的荆楚风味,从智能制造的创新突破到绿色生态的匠心守护,“精品”二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把标尺——它丈量着湖北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标注着“湖北造”品牌跃升的刻度,更诠释着“以质取胜”对区域经济的关键作用。
此刻,当我们站在新一批精品的起跑线上,回眸与展望之间,一条以品质定义未来、以创新重塑优势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