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2025-03-28 02:55:12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涉及材料选型、沟槽开挖与支护、连接方式及管道防护等多个环节,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分析了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材料选择不当、沟槽开挖不规范、管道连接处理不良、防腐与防渗措施不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升市政给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当前市政给水管道工程一般采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和衬塑管,施工管段多为地下埋设,涉及沟槽开挖、支护及排水等操作。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中常出现沟槽塌方、管道渗漏等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本文旨在剖析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高质量市政供水管网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通常包括从自来水厂到用户水表前的地下管道施工,施工材料多采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和衬塑管。这些施工管段涉及地下沟槽的开挖和支护,受到地质环境、材料特性及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管材的选择直接影响管道的耐用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若未能根据地质条件、水质特性和压力要求合理选择管材,易导致管道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腐蚀、变形甚至爆裂等问题。例如,在腐蚀性较高的土壤中使用普通钢管,或在高压输水区使用强度不足的管材,都会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并影响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沟槽开挖是市政给水管道施工的基础环节,但在施工过程中,因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管径大小,往往存在沟槽开挖深度不足或支护方式不当的问题。沟槽开挖不规范会导致沟槽壁坍塌或变形,从而引发管道位移、断裂等后果,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并延误施工进度。此外,支护措施不完善也会影响沟槽的稳定性,增加后续施工难度。
管道连接是给水管道施工的关键步骤,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管道的密闭性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如钢管、球墨铸铁管和衬塑管,需要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及密封手段。施工中若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连接和密封处理,容易出现接口松动、漏水等问题,不仅影响供水质量,还会增加后期维修难度。
市政给水管道多埋于地下,长期受土壤中化学物质和地下水的影响,管材容易受到腐蚀。若施工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腐、防渗措施,特别是对于钢管和球墨铸铁管,管道的外表面容易被腐蚀,接口部位也易发生渗漏,进而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尤其在酸性土壤或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缺乏防护措施会导致管道在短期内出现严重腐蚀,增大维护和更换成本。
市政给水管道多位于地下,施工过程中常伴有地下水渗出。若排水系统不完善或排水措施不及时,容易导致沟槽积水,影响施工进度和沟槽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槽壁坍塌。同时,积水会影响管道铺设的准确性,增加施工难度。因此,在高地下水位地区,排水不及时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还对管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常见问题反映出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的挑战,只有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保障供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根据地质条件、管道压力、流速等因素合理选择管材。对于腐蚀性环境较强的区域,优先选用衬塑管或具有高耐腐蚀性的球墨铸铁管,确保管道质量满足长期运行要求。
根据地质条件及管道设计深度确定合理的沟槽开挖深度,选用适合的支护形式。对松软土层或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采用钢板桩或其他支护方式,以增强沟槽的稳定性,避免塌方。
针对不同类型的管材,制定严格的连接施工工艺。钢管可采用法兰连接并配以密封垫片;球墨铸铁管采用承插式接口和橡胶圈密封;衬塑管使用特殊连接件,确保接口密闭性,避免漏水问题。
在管道铺设过程中,对管材表面进行防腐涂层处理,尤其是钢管和球墨铸铁管。可采用聚乙烯外包层或涂刷环氧树脂,提升管道抗腐蚀性。地下水位高或腐蚀性强的地区,建议增加双层防护层,延长管道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并根据现场水文条件配备排水泵。排水系统应随施工进展移动,确保沟槽保持干燥稳定,减少地下水对沟槽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质量,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通过合理选材、优化施工方法及严格的质量控制,能显著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以某市政供水管道施工项目为例,工程管段从自来水厂到用户水表,全长约5公里,管径分别为DN300、DN500和DN800的不同管材,包括钢管、球墨铸铁管和衬塑管,施工深度为1.5至3米。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壤腐蚀性较强,工程初期在沟槽稳定性、接口密封性及管道防腐方面遇到了多重挑战。以下是具体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和效果。
在项目初期,沟槽开挖与支护未根据实际土质和管径合理设计,导致局部出现槽壁不稳定情况,塌方发生率达到8%。同时,管道接口在连接后存在渗漏问题,尤其在DN500口径的钢管接头处,渗漏发生率为5%。此外,由于地下水位高,沟槽内积水严重,积水深度平均达0.8米,影响了施工进度和管道铺设的精确性。
(1)材质优化:在腐蚀性土壤区域(全长约1.2公里)替换使用了衬塑管;同时在所有钢管(约1.5公里)和球墨铸铁管(约1公里)外壁增加了聚乙烯防腐涂层。涂层厚度控制在1.5毫米,确保在酸性土壤中耐腐蚀性能提升了约35%。
(2)沟槽开挖与支护:在沟槽开挖过程中,软土层区域采用了钢板桩支护,支护安装间距控制在1米以内。此举显著减少了塌方率,将沟槽稳定性问题率从8%降至1%,大幅度提升了沟槽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3)管道连接与密封:不同口径的管道接口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密封措施。对于DN500以上的钢管,使用法兰连接并加装高密度橡胶垫片,确保接头无漏水。改进后,渗漏率从5%降至0.5%,且密封效果在多次压力测试(0.8MPa)中均表现优良。
(4)防腐与防渗处理:在所有管道外表面涂刷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涂层厚度达到2毫米,接口部位填充防腐密封胶。涂层耐腐蚀性经过实验测试达到了设计寿命的要求,预计使用寿命提升了30%以上。
(5)完善排水方案:在地下水位高的区域(约2公里范围内)设置了排水沟和集水井,每100米布设一处,排水泵日排水能力达200立方米。改进后,沟槽积水深度降低到0.2米以内,施工干燥率提高了85%,保证了管道铺设的精确性和沟槽稳定性。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的实施,工程质量显著提升。沟槽稳定性提高后,塌方事件降至1%,沟槽施工效率提升了20%。管道连接质量改善后,渗漏率降低至0.5%,整体施工合格率达98%以上,后期维护成本预期减少约40%。通过优化排水系统,沟槽积水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提升约15%,项目顺利按期完成。
本项目的实施效果表明,合理选材、科学的沟槽支护和精细化施工管理对提升市政给水管道工程质量有显著作用,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围绕管材选择、沟槽开挖与支护、管道连接、防腐防渗处理及排水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合理选择适合的管材,科学设计开挖与支护方案,规范管道连接工艺,加强防腐和防渗处理,以及完善的排水管理,均是保障施工质量、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实际案例验证表明,以上改进措施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还显著减少了渗漏、塌方等安全隐患,有效延长了供水管网的使用寿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政给水管道施工将逐步向智能化、环保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应持续关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2]林晓鸣.市政工程给水管道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22,(11):41-43.
[4]张毅.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四川水泥,2020,(02):293.